作為擁有世界優秀教育體系的美國,無疑是很多同學選校時的首選。但是在讓人心生向往的同時,高昂的學費也令很多工薪家庭倍感壓力。
那么,美國都有哪些大學給國際生的獎學金“最慷慨”呢?根據U.S.News發布的最新報告給大家整理出了5所選校參考!
2023U.S.News全美排名:12
獲得獎學金的國際生數量:327
國際生獲獎平均金額:$75,460(約合¥51.96萬)
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是常春藤聯盟成員之一,也是藤校中人數最少的一所。和同為常春藤聯盟之一的布朗大學一樣,該校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小而精。
在當今大學人數不斷增長的環境下,達特茅斯學院保持著嚴格的招生制度,和極高的入學門檻。其本科生入學競爭非常激烈,入學率僅為10.3% 。
別看達特茅斯總是一副與世無爭的“佛系”模樣,在為學生們撒錢時絲毫不手軟。
據官網數據顯示,2021年達特茅斯學院向學生們狂撒1.12億美元獎學金,每年約有59%的學生獲得經濟援助,家庭年收入在65,000美元以下的學生基本不需要繳納學費。
優勢專業:
醫學、計算機科學、商科(全美TOP12)
2023U.S.News文理學院排名:18
獲得獎學金的國際生數量:92
國際生獲獎平均金額:$75,536(約合¥52.02萬)
衛斯理大學(Wesleyan University)是美國最頂尖的文理學院之一,作為“小常春藤”聯盟創始成員,衛斯理大學與阿默斯特學院、威廉姆斯學院合稱“小三杰”,對標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
衛斯理大學以多樣性豐富的學生群體和包容進步的校園文化聞名全美,使其成為全美每年申請人數最多的文理學院。而且,學校對國際學生的友好政策吸引著大批優秀中國學生申請。
在獎學金方面,每年衛斯理大學在獎學金、財政援助及助學貸款方面的花費超7,200萬美元。國際新生還可以申請到學校自掏腰包的助學貸款。
此外,學校還為經濟困難的學生提供3年獲得學士學位的機會。學生可以通過縮減時間(修讀32學分即可)的方式,節約20%左右的總學費。
優勢專業:
社會科學、心理學、英語、生物學
2023U.S.News文理學院排名:11
獲得獎學金的國際生數量:84
國際生獲獎平均金額:$75,605(約合¥52.07萬)
華盛頓與李大學(Washington and Lee University)始建于1749年,為美國第九古老的大學,也是美國頂尖的文理學院之一。
華盛頓與李大學提供37個本科專業(major)和29個本科輔修專業(minor),包括一些跨學科項目。該校在商業、管理和法律領域培養出大批的對社會有影響的優秀畢業生而聞名于世。
此外,華盛頓與李大學為每屆國際生提供基于需求與成績的獎學金,來源于約翰遜獎學金計劃。獎學金金額從幾千美元到全部入學費用不等,主要頒發給每個班級約前10%的學生(需通過考核)。
獲獎學生不僅能獲得學費與食宿費補貼,還會拿到針對暑期實習、志愿者或研究項目的資助,約7,000美元。
優勢專業:
法學、商業管理、金融、會計
2023U.S.News文理學院排名:18
獲得獎學金的國際生數量:55
國際生獲獎平均金額:$76,600(約合¥52.75萬)
哈弗福德學院(Haverford College)是賓夕法尼亞州哈弗福德的一所私立文理學院,成立于1833年,起初是一所男子學院,后于1980年成為男女同校。
哈弗福德學院要求學生在畢業前修滿32門課程,且至少有19門必須是專業以外的課程。在大三之前,學生可以選擇自己熱愛的學科進行學習,不需立即敲定專業。在一定程度上,給予學生選課的自由。在教學上,保障學生學習的多樣性。
雖然哈弗福德學院平時比較低調,給起獎學金來可一點也不吝嗇,2022年,哈弗福德為55名國際生提供平均76,600美元的經濟援助。
不論是ED1、ED2,還是RD的國際申請者都可以申請學校的經濟援助,但升學時未申請援助的同學或轉學生,入學后無法再度申請學校的補充獎學金或援助。
優勢專業:
生物物理學、經濟學、英語、歷史、政治科學
2023U.S.News文理學院排名:5
獲得獎學金的國際生數量:82
國際生獲獎平均金額:$78,432(約合¥54.05萬)
韋爾斯利學院(Wellesley College)是由當地鄉紳Durant夫婦注冊于1870年的私立大學,是一座聲名顯赫的私立女子文理學院。
韋爾斯利與MIT有合作關系,兩校學生可在分別選對方學院的課程,學分無障礙轉換。在這里,60%的班級人數都在20人以下,更便于教授和學生之間在學術上的溝通,而且上課時間也非常靈活,視學生時間而定。
在獎學金方面,2021-2022年,該校共為82名國際生提供平均78,432美元的經濟援助,位列全美Top 1。
但注意,經濟援助只提供給有限數量的優秀國際生。如果你沒有過硬的實力,獎學金申請會直接影響錄取結果。
優勢專業:
經濟學(全美TOP10)、文學、心理學、環境科學